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金蝶新闻

徐少春:AI永远无法替代人类的良知

来源:图文来源:徐少春个人号 作者: 发布日期:2023-11-28 访问次数:186

11月24日,2023第二届信息化大会在珠海成功举办。我很高兴受邀出席并在数智沙龙环节和院士及专家进行对话,共同探讨数字化话题,为数字化建设注入新动能。以下内容摘取自我在数智沙龙分享的片段,期待您的点评与高见,我们互相启发。

主持人:今天很多院士的分享里都有谈到AI的命题,关于AI我们想就它最核心的要素“数据”展开第一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只要开展业务就会生成数据,数据标准和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大数据时代,AI给了我们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但我们怎么样规避被引导、无思考的风险,请简要分享您的理解。

徐少春:我有三个观点。第一,数据很重要,但数据本身无罪。数据很重要我想大家都知道,习总书记讲数据是一个基础性资源、战略性资源,也是生产力;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也是新的资产。但很多人提到数据就很担心、很害怕,其实数据本身是没有倾向性的,它是无罪的。

第二,数据虽然无罪,但是使用数据的人有好坏。也因此,我们国家出台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欧盟有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等等一系列保护数据的制度、法律、条例,这些法规对数据被滥用或者生成虚假的数据都有着制约作用。

第三,AI虽然很了不起,它的计算能力将超过人脑,但是它永远无法替代人类的良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良心、良知,这是我们人类所具备的独特的一种宝藏,AI是做不到的。现在AI的权重参数达到了千亿级,如果到了万亿级的话就会超过人脑,但是它没有良知,没有推理等等。所以它跟人类相比,人类的良知是无法被替代的,未来人和AI将是一种共存的模式——人机协同。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从社会现象来看,原来企业内部掌握信息和数据是少数人的特权,但到现在这个时代基本上在消失了,引申出的“大数据杀熟”等现象频出。我们企业自身通过数字化转型、用数字化技术来创新发展,但如果我们走得快可能有很多安全问题。所以如何平衡好数字安全与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的关系?

徐少春:先拿我们金蝶举例,金蝶是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的,但是我们自己也要转型。2012年金蝶还是一个很传统的软件公司,但后来我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因为云的时代来临了,我们必须要转型,要变成一个云计算的公司。然后我们开始转型,转了两年我不满意,速度比较慢。所以2014年5月4号,把我的电脑砸了,凭一部手机移动办公;当年8月8号,把客户的服务器砸了,就是告诉客户一起上云端;2017年把ERP砸了,把它云化;再后面几年,我把束缚自己的茧给砸了。这十多年来,金蝶一直在云转型,转型也是非常成功的,我们2023中期业绩显示云的收入已经占比近80%了。

其实我也遇到了创新和安全的平衡问题。第一,数字化转型就是“你要改变世界必须先颠覆自己”。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可以推动执行,但一把手往往也是数字化转型最大的阻力,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给颠覆掉。

第二,要以客户为中心,跟客户完全透明。客户把数据以云的方式存在我们的一个数据中心里面,我不能让它变成一个黑盒子,就要对客户高度透明,比如出现了什么事故要告诉客户,大的事故要给客户赔偿,就要做到这种程度。

第三,要快速迭代、快速完善。所以数字化创新和数字化安全,首先你要敢于冒险、敢于挑战、敢于颠覆自己,但同时你要做到与客户高度透明,也要快速迭代、快速完善,不断完善你的安全性。我们的云服务到现在已经经过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安全认证,应该说是非常可靠的,但这不是在一年完成的,经过了将近十年。这样才能平衡好数字化创新和数字化安全。


主持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直接全面提升还是先在重点领域做重点突破呢?

徐少春:到底从哪里突破数字化转型?国际研究机构Gartner提出过一个速度分层模型,任何企业的数字化可以分成三层:核心层是记录层(运营效率),外围一层是差异化层,最外面一层是创新层。核心层一般要“求稳定”,变化速度慢,你要变革,也要保证3-5年的稳定性。中间的差异化层往往与行业有关系,这里可能是1-3年在变。而创新层每年都可以变,所以我们在转型的时候可以从创新层开始,然后逐渐由外到里。


三年前我们给华为提供全球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时候,替代Oracle,就是采取这个模式,先从外围开始,然后一直到里面,最后把核心层扒掉,逐步切换到新系统。这样的话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借鉴三层模型来开展数字化转型。


主持人:第四个问题,是关于传统文化和数字创新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里面提到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比如建筑行业是实体经济中的传统行业,搞建筑的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建筑学、美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但也有海量的数据和丰富的场景。那如何将数字技术融入到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去解决建筑行业的实际问题,处理好传统文化和数字创新之间的关系呢?


徐少春:我原来是很崇洋的,因为我们是一个软件公司,要去学微软、学IBM,但是我学了这么多年以后发现没有“根”,找不到“根”的力量。所以2016年开始,我就学习阳明心学,通过阳明心学切入到儒释道,对中华传统文化略知一二,同时我们也学习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

一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我常常用四部曲“心-道-德-事”。含义就是我们如果只在事上用功,有收效但是收效不大,所以我们要跳出事,在德上面用功,德就是一个人的品德,就是你的仁爱、智慧、胸怀、能量,如果你站在德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的话,往往效果会比较好。在德上还有更高的境界就是道,在道上用功,那就必然成功了。但是我们修一个道、求一个道可能需要一生,那什么是捷径呢?那就是在心上用功。

具体到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就是事,如果你只是在事上用功,为技术而技术,为数字化转型而数字化转型,这个收效是有,但是不大。所以我的建议是可以跳过德和道,直接在心上用功。前几年金蝶云转型,我把束缚自己的“茧”给砸了,其实就是在心上用功,通过反省、通过突破自己的屏障,让自己的心能把这个世界看得更清楚,让自己的境界、格局提高,这样就把数字化转型这个问题的本质抓住了,抓住了本质,我们就能解决事物的根本。

那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数字化转型当中?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在建设数字化团队的过程中,一把手要改变自己,要在心上用功,提高你的境界和格局,站得高、看得远;同时用好人才,充分信任他,除了关键问题你亲自出马解决,那我觉得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对于我们集团数字化建设的内容,请大家给到我们一些好的建议。

徐少春:我见过很多的企业客户,但能把管理运营和数字化规划得这么好,而且效果这么好的其实并不多见。我有一个建议,就是我们一定要以客户为中心,只有以客户为中心才是我们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向。就像我专门开了一个微信服务号“徐少春个人号”,并把它嵌入到我的产品里面,让客户在打开我们产品的过程当中,如果想跟我交流,可以随时给我发信息,这样的话就保证我跟客户始终保持一个零距离,也知道公司改进的方向在哪里。


*上述内容节选自第二届信息化大会-数智沙龙